為提升金融業主動因應氣候變遷及ESG相關風險之能力,引導消費者、投資人及實體產業共同重視永續發展,台灣金融研訓院、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及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配合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金管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 3.0」,於2022年12月29日發布第一屆(112年度)永續金融評鑑作業指標,正式啟動國內首次對金融機構進行之永續金融評鑑作業。

永續金融評鑑係參考國際標準及國內金融業發展進程,搭配現行「公司治理評鑑」指標項目及作法,建構兼容國內外永續金融發展趨勢的評鑑機制。為督導本評鑑各項規劃與執行作業,並組成「永續金融評鑑委員會」,協助訂定評鑑作業期程、受評條件、評鑑架構與指標、計分及評鑑結果公布方式等。評鑑初期先針對較大規模業者進行評鑑,再逐步納入較小規模業者,期能藉此促使金融業積極審視氣候變遷及ESG相關風險。

永續金融評鑑在架構上分為「永續發展綜合指標」與「環境(E)、社會(S)、公司治理(G)」三支柱指標,並考量金融各業不同業務特性和風險,設計包括「共同指標題」及「分業指標題」,內含質化與量化題組類型。「永續發展綜合指標」主要聚焦整體永續發展目標、永續治理架構、永續風險管理及國際接軌等面向;「環境支柱指標」主要衡量包括氣候風險策略、淨零轉型支援、自然資源保育、自身減碳節能等議題;「社會支柱指標」主要衡量金融消費保護、普惠金融實踐、人權人力發展、資安個資保護等議題;「公司治理支柱指標」則評估利害關係維護、治理機制強化、內部控制強化、資訊透明提升等議題。

永續金融評鑑由金管會、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相關周邊單位及外聘專家學者等組成「永續金融評鑑委員會」,就受評機構揭露之公開資訊(如年報、公司網站或永續報告書)及所提供之相關佐證資料進行評鑑,以激勵優良金融業者、發揮標竿功能。永續金融評鑑單位藉由評鑑指標內容及權重比率之設計,強化金融業面對氣候風險、永續轉型風險的因應韌性,金融機構也能夠善用投融資力量,創新永續金融服務或商品,從而驅動企業客戶加速淨零轉型。相較於現有市場ESG評比較注重企業現階段永續績效之對比,永續金融評鑑更強調政策引導功能,透過獎勵優良業者發揮標竿功能,且更能促進金融業攜手產業一同打造永續金融生態圈,促進臺灣逐步邁向2050淨零轉型目標。